星期日, 11月 13, 2005

我是資淺的楚浮迷


在今年金馬影展看的第一部紀錄片《楚浮話楚浮》。很規矩的片名,內容也是。雖然不是說有什麼缺失,而且看完也確實收穫不少,不過我的想法是,如果作者本身的精神也能加注其中,應該可以成就一部更傑出的紀錄片。就像說,今天如果換成是《城市時裝速記》或《尋找小津》這些片,會讓我覺得這是一部優秀作品的原因,除了我對山本耀司或小津等故事的主人翁感興趣,另外更重要的一部份是因為,我也看到了紀錄片作者自己獨有的觀點和敘事方法。

如本篇標題所示,對楚浮的生平我所識不多,所以面對《楚浮話楚浮》片中的每一段訪談和史料畫面,其實我都覺得如獲至寶、雀躍不已。可惜導演沒能如我所願把1968年的部份再講得詳細一點,當年的動亂對往後的法國電影應該是個重要的轉折點,不過也可能是這部片確實反映出,楚浮並不是一個激進的政治電影作者。另外我不知道楚浮著手拍片之前的影評時期,是不是也有些東西可以讓我們知道的。話說回來,也是我太貪心地希望能在這部片中,獲取我在書面資料所不能瞭解關於楚浮的一切。

看到伍迪艾倫的訪談時我非常非常興奮,我太喜歡他們倆了,所以很好奇他們曾經有過的互動。不過大失所望地,原來他們唯一的一次碰面,一人正在學法語,另一人則是在學英語,兩人都只是課程的剛開始,所以對話相當地困難,根本無法作任何深入的交談。不過這段還挺有趣的。

片子最後的部份楚浮已經患病,他的好友捷克導演福曼前往探視。楚浮表示非常想看《阿瑪迪斯》,可惜身體狀況已經不允許再進戲院,福曼便將《阿瑪迪斯》幾乎每一場的細節一一敘述給楚浮聽。雖然這部份的呈現方式是福曼的事後口述,不過就好像畫面在眼前一樣令人不忍。

片中另外有一段講到《日以作夜》的拍製時期。接受訪談的副導提到他當年怎麼都看不出,何以楚浮如此堅持要拍攝這支看來不甚出色的作品。不過在十多年後這位副導遇到了一位年輕同業向他表示,這部片是如何地經典、如何地讓他心灰意冷的時候重燃對電影工作的熱愛。一部能如此正面鼓舞熱情的電影,在歲月經過之中開始顯現出它的價值。

我也是常常從很多傑出的作品來找回我對一些東西的熱情。電影,還真的挺有趣的。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