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六, 6月 11, 2011

突破框架 要先走向邊緣



大江健三郎說「人到了晚年之後,無論悲傷也好,忿怒也好,對於人生及世界的疑惑也好,能夠以猛烈的勢頭調整這一切,面對這一切,並推進自己工作的人,是藝術家。」

艾德華·薩依德的遺作『論晚期風格』探究了某些劇作家、音樂家晚期作品不因年歲而趨圓融,而是帶著反常、踰矩傾向,且冥頑難解的「晚期風格」。

公視紀錄觀點在播『巴倫波因的大師班』,巴倫波因與郎朗指導對彈的一集,課後觀眾提問問到大師認為貝多芬中晚期樂風較屬古典派還是浪漫派?大師在回答中提到貝多芬晚期鋼琴作品較少中音部份,多為高音部及低音部的極端組合,在演奏時的身影因此顯得大開大闔,這跟隨著年紀漸長而漸趨溫和與成熟的傾向相背,而是積蓄了足夠的內涵便足以推進另一段作為。

巴倫波因片中不僅對後進細心指導,對每位觀眾的提問,不分老少和提問深淺皆盡力回答、引申,又恐有疏漏不足,大師的風範及謙虛令人印象深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