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日, 2月 19, 2006

高價的白色時尚


根據最近國外電腦零售商表示,蘋果剛發表的新款intel Core Duo iMac問世以來的銷售成績,比去年十月上市的末代PowerPC G5 iMac賣得還好。這除了表示大家對於蘋果和intel的未來合作深具信心之外,也可能小小的印證了我原本的想法,便是蘋果電腦近幾年來最大的賣點其實是在於生活應用,而非大部份外人認為的僅專注於專業用途。

既使蘋果的執行長Steve Jobs在發表會上讚揚intel的這款雙核處理器比起單核的G5和G4有多出多少倍的效能,但是最近網路上可見的使用心得分享卻都表示,目前實際執行上受惠最多的也只有蘋果自家的iLife '06、iWork '06等新發表的生活應用以及文書軟體。反而幫蘋果建立起專業形象基礎的像是Adobe Creative Suite系列或Final Cut Studio系列,目前都因為須透過轉譯器才能執行而效能不彰。

雖然之後for Mac的專業軟體都會開始推出對intel新處理器作直接支援的Universal版本,超越PowerPC G5只是時間的問題。但是在程式支援還未成熟的現在,多數專業應用軟體在intel處理器上的運行效能都還趕不上PowerPC處理器,新的intel iMac在市場上卻有這樣的銷售佳績。我比較傾向把這解讀為,並非大部份的蘋果電腦買家都是為了立即而重要的專業需求,這和很多人對於蘋果電腦使用者的描繪可能有點出入。

借用某家廠商的廣告用詞來形容,蘋果愛好者可能多半比較傾向的是一種『科技享樂主義』。賞心悅目的使用者界面、人性化的生活應用、造型質感出眾的工藝設計。蘋果的軟硬體設計團隊把握這些要素,融合成當今3C產業中最致命的科技時尚意象,這才是蘋果這幾年來長紅的致勝之道。

當初注意到蘋果電腦,是看上Final Cut這系列只能在 Mac上執行的剪輯軟體,全因之前的Windows系統加Premiere讓我吃了太多苦。不過實際換上蘋果之後,至今倒還沒機會實際剪過一支片子。而Photoshop的執行效能,以我的輕度使用狀況也分不出for Mac和for Windows兩個版本的高下,受惠更多的反而也是一些非關效能的生活軟體。嗯!我也是一個非專業用途的蘋果電腦用戶。

說到這幾年帶動風潮的白色時尚元素,最早讓我醉心的倒不是近年來的蘋果產品,也不是身邊朋友以為的白色PS2或白色Canon XL1。而是早在1987年面世的Minox AL白色小相機,我想總有一天我會把它請回家的。

星期五, 2月 17, 2006

『Moonrise』賣了292.8萬美金


從電視台新聞看到,愛德華.史泰欽的攝影作品『Moonrise』在蘇富比的拍賣會場上,以創紀錄的近三百萬美元高價成交。就是上面的這張,當今有價藝術品中最昂貴的平面攝影作品。

這些早期流傳下來的攝影作品在我眼中,總是帶有一種難以言喻的吸引力。好像有一種異於單純審美價值之外,儀式性、宗教性的元素被包含在內。引用班雅明的說法,就像是一種『遙遠的獨一呈現,雖近在眼前』。這和我在面對近期攝影家作品時,是抱著不一樣觀賞態度的。

比起這項在藝術市場上創新高的成交紀錄,愛德華.史泰欽在攝影史上更大的貢獻,應該是他在MoMA擔任攝影部主任時策展的『The Family of Man』,這場在攝影界影響最深遠的重要展覽。有的時候不禁會感嘆自己太晚來到世上,不能當下見證這場1955年的歷史盛會。

尤金.史密斯的著名作品『The walk to paradise Garden』便是這場『The Family of Man』展覽的壓軸,照片中史密斯的兩個小孩從幽暗的樹叢小徑向日光充裕的花園爭脫而出,一張我再也找不出適當形容詞來匹配的浪漫作品。記得第一次看到這幅照片是在北美館圖書室,那時也翻了好幾本史密斯的其它攝影集,包括水俁病的專輯,很欣賞他把詩意和批判融合在同一個畫面下造就的氣氛。

北美館現在很少去了,當初為了一堂攝影專題的課才跑得那麼勤,有時也拉以前的女朋友一起去。不知道攝影能不能算是我們的共同經驗、共同話題?

星期三, 2月 15, 2006

用ROKR E1拍工作照


雖然是新款手機,不過畢竟是改款自過時的E398,照相功能仍是前年的水準。拍小畢的片子期間,有一天是提防上的重頭戲,恰巧忘了帶向來都隨身攜帶的小MINOX出門,身邊唯一可以止我快門癮的只剩這支手機了。『只要能成像就是好相機』,因為老是跟人這樣講,所以今天硬著頭皮我也不能批評我的ROKR E1。

另外有一點私人的小小想法,導演在這場戲上好像更專注於和演員的溝通。雖然故事到此算是全片壓抑氣氛下一個情緒的爆發點,多專注是沒錯的,但是相較於這場堤防的戲,之前在主場景、派報社、辦公室的其它場次,有些情感微妙的小細節,小畢都放棄更細緻的要求。可能她把太多精神耗在非關導演職責的地方了,希望這不會對全片的效果造成太明顯的傷害。

星期一, 2月 13, 2006

《DOGVILLE》


近來的坎城影展常是讓人驚呼連連,04年高評價的《厄夜變奏曲》或去年的《2046》皆落得空手而歸的結果。當然我認為拉斯馮堤爾或王家衛的作品都不需倚靠金棕梠來賦與價值,這幾年的坎城現象也不必多提。

那來提一下布萊希特好了,這個疏離效果理論、反亞里斯多德的編導兼理論家。和拉斯馮堤爾一樣,布萊希特在那個年代也是十足媒體的寵兒、藝壇的明星。創作優秀作品之餘,理論方面也傳佈甚廣(拉斯馮堤爾率眾發表95宣言,布萊希特提倡史詩劇場理論)。

和近乎炫技的95宣言一樣,史詩劇場也可以提綱挈領地條列出幾個要點如下:
1. 指異於”戲劇”的編劇理念和方法:譬如劇本的片段與片段之間加入詩歌、舞蹈,夾敘夾議,片段間沒有緊密的連續,轉折點清晰可見。
2. 指一種異於幻真主義的劇場演出手法:演員和其所扮演的角色可以分離,燈光和音響器材直接曝露於觀眾眼前。所有的表演、舞台、服裝、音樂、燈光各種元素之間可以各行其是,相互辯證,不需要彼此配合。
3.以上編劇和演出手法產生的結果即一般所稱的疏離效果。對很多現代主義者而言,疏離效果也許就是他們藝術的目標,但這種效其實是可以服務於改造社會的目的。所以史詩劇場是一種教育的劇場。
4.沒有批判的態度,就不可能有真正的藝術樂趣。因此史詩劇場的最終目的是政治的。

比起當年感覺上像被用過即丟的九五宣言,史詩劇場的某些部份可能更被拉斯馮堤爾在這部片裡有意或無意中遵循著。如果拿史詩劇場的四條要點來檢視遠離九五宣言的《厄夜變奏曲》,能看到其實有不少相近之處。

1. 指異於”戲劇”的編劇理念和方法:
本片各段的開頭都加上了章節和引言的字卡(也像昆汀塔倫堤諾在《黑色追緝令》中的手法),每個章節都自成完整的敘述,加上貫穿整場的第三者旁白。這種仿劇場形式的表現,以現代電影而言,便是不同於正統古典剪接的另類手法。
2. 指一種異於幻真主義的劇場演出手法:
片中燈光的安排和以粉筆在地上勾勒出建築、地名、農作、動物等,在擬真的電影世界中,無疑是異於幻真主義的手法。而真實的警車闖入猶如座落於劇院舞台上的小鎮時,片中許多類似於此格格不入的突兀感覺,都起了相互辯證的效果。(幻真主義並不是狹義地指侯孝賢、張作驥所做的寫實電影,而是指所有在畫面、動作細節、敘事結構上欲達到不悖常理的電影。以這種標準來看《侏羅紀公園》、《ID4》也是寫實,相比之下少用特效的《王牌大賤諜》則算得上非寫實)
3. 史詩劇場是一種教育的劇場。
拉斯馮堤爾的電影自始便不是用來製造歡愉或取悅人心的。相較大部份好萊塢片的感人結局,拉斯馮堤爾的劇中人並沒有得到那種眾望所歸的救贖。這並不表示他就是個悲觀主義者,我看到他在片中要表現出的是人性本惡的意念,但就像打著暴力反暴力的《閃靈殺手》一樣,比起強說教的偽善,這更促使觀眾進一步的思考。
4.沒有批判的態度,就不可能有真正的藝術樂趣。因此史詩劇場的最終目前是政治的。
拉斯馮堤爾對於丹麥的高度資本主義一直以來便不甚認同,95宣言除去華麗外表之後,其實和獨立製片、獨立音樂在精神上是相同的,希望把技術、資金……等等的外在干擾因素降到最低之後,創作者能有更多餘裕充實作品內涵。即使本片如他的上一部電影《在黑暗中漫舞》般,違背了95宣言的條規,但反階級的意識仍然不斷在他的作品中浮現。

在本片中遭到批判的不再只是資產階級和上流社會。故事裡美國中西部的純樸小鎮鎮民,在男主角循序而進的道德教育下決定出手援助一名落難女子,而妮可基曼飾演的該女子也以辛勤工作回報。但本地人和外來客的的隔闔在這封閉小鎮還是難以消弭,更甚者將諸多不幸加之在她身上,底層社會的險惡人心表漏無遺。女子盡力嘗試融入卻遭惡報,失望之餘回歸黑幫家族,並以屠鎮告終。

當年擊敗本片得到金棕櫚首獎的《大象》,也確實是有獲獎價值的佳片。如果說《厄夜變奏曲》算是史詩劇場的變相呈現,那《大象》就可以說是一部遵循存在主義基調的電影了,有機會再來聊。

星期六, 2月 11, 2006

試玩了一台新HDV


三月份要去敬堯學長的一支人生劇展,今天一起去看了機器,是JVC的HDV,型號GY-HD100,相當輕便的機器,應該和Canon的XL-H1算類似定位的產品吧!一樣1/3吋CCD、可交換鏡頭、彩色的viewfinder,不過原配的Fujinon鏡頭手感和外型都更接近ENG。打聽到這台HD100含鏡頭要價二十萬出頭,和其他牌子的非廣播級HDV相比,讓人很有投資的意願。

每次要重新認識器材真的很痛苦,之前小畢片子用的ARRI SR3我也不熟,不過還好其他人都懂一些,再說底片也不會有機器內設定的問題,總之就照135相機底片的特性去類推就好了。這次這台機器敬堯學長也是第一次用,所以只能靠僅有的英文說明書了,按鈕撥桿大致的配置是和ENG有些類似,不過內設定的選單感覺比較陌生,說明書厚厚一本應該滿詳實的,唸書時不好好學英文,在這時候就知道吃虧了。

今天去公司另一個重點是去學STEADICAM,到時候是學長自己背,試了一個下午架式出來了一些,不過腰好像也快撐不住了。我也架在燈腳上小試一下,左右pan還過得去,上下tilt就完全走不了直線了,架到身上想必又更是另一回事。

第一次參與用小機器拍攝的team,雖然一樣有燈光、收音分組編制,不過我想大機器小機器總會有些地方不一樣,無論現場工作方式或思維的部份,之後再見招拆招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