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五, 2月 29, 2008

田尾公路花園


剛過完年去的,剛好是天氣相當宜人的一天。

總之就是人很多,攤販、小吃很多,私家車、載花的小貨車、協力車也很多。然後從一下車開始,大熊就沒停止過對他眼前花海的極度讚嘆。

期間我們造訪了一座有逗趣石獅的廟,雅婷褲管絞進車鏈一次,可樂、尚倫的協力車險些翻車一次,吃了一攤近乎無味的奇特臭豆腐,還有碳烤沒入味,但本身還蠻香甜的烤玉米。然後離開田尾時,我們一個盆栽或花苗都沒有買。

本來也幫興緻勃勃的大熊拍了幾張花叢中的仿夢幻少女寫真,不過就像前幾天寫的那篇說的,現場為了捲回卡住的底片,回來發現拍大熊的部份都曝光了,最後只留下樹林用GX100小傻瓜拍的僅存的一張。

接著天一黑,我們又投奔逢甲夜市了。雖然夜市東西之多,單來兩次是嚐不完的,不過起碼又多攻下幾座灘頭堡了。

田尾公路花園跟逢甲夜市相本

星期日, 2月 24, 2008

鼠年過年回顧(嗯!連元宵都過了)


以前過年都要去布袋買海鮮,今年本來想改去東石。很巧地叔叔還帶大夥去了我幾個月前劇組出外景到東石時,自己逛到廟口光顧過的一攤不起眼的炸海產的小吃。

好料吃完了接著去漁市,結果撲了個空,最後還是乖乖回布袋。今年有買到不錯的蝦子和鹹水吳郭魚,可惜沒看到好的土魠。媽媽們現在也都傾向程序簡單的料理,物色海鮮時理所當然也都以處理起來方便為優先考量。本來有更多看起來品質跟價錢都不錯的海產,也都因此忍痛割愛。

一個堂姊過年前嫁出去了,所以我們除夕、初一去漁市買魚、去蒜頭糖廠吃冰、去北港拜拜都少了一個人,不過初二的行程也補償性的多了一個家族新成員參與。之前的婚宴因為要工作沒吃到,初二是第一次見到堂姊夫,果然看上去就是很合陳家小孩子們的tone。

而我們家的小孩不知道怎麼的,都有一點長不大的傾向。我以為堂姊應該會慢慢開始有點大人的樣子了,結果根本還是老樣子。晚餐後她還是帶著姊夫逃離大人們無趣的話局,跟著我們躲到樓上打牌。

姊夫是我們家兩邊陣營都想要拉攏的新成員,我們年輕人這邊覺得他根本也還是個大孩子,不過似乎在老人那邊他也頗吃得開的。

鼠年過年相本

星期三, 2月 20, 2008

GX100的高感度雜訊


過完年閒在家太久了,天冷不想往外跑的時候都躲在房間裡玩Photoshop。

這一兩年開始對電腦影像處理依賴度大增,都是邊工作、邊拍、邊玩、邊學。所以之前做的工作,其實都是我練習的題目。對於不斷從中試驗,然後只能回應他們仍顯粗糙的成果,這是我還蠻抱歉的地方。

就像這幾天玩了一些新東西,有些應該是在之前工作有些狀況用得到的,可惜也是工作結束了才懂得這樣玩。都不知道哪天才能真的把該知道的都弄會,硬體部份也是。

過年前樹林帶著GX100跟了一支片,前陣子回到手邊,小別之後重逢,再次覺得真是台手感一流的小傻瓜。

進入主題,GX100一般人可接受的感光度差不多到400度, 800要修就很難了,1600是整個炸掉。之前的劇照工作,最頭痛的就是,在室內常常都正好是400度會晃,800很勉強用,1600夠定住畫面,但是雜訊...。

這幾天試一些處理GX100照片的方法。後來覺得其實把顏色搞定就好了,GX100的1600已經炸得太嚴重,硬要去抹雜訊,只會把更多畫面細節一塊抹掉。

下面是到目前為止覺得比較OK的處理程序:



左邊開始第一張是ISO1600原圖,彩色噪訊很重,也感覺泛了一層藍色霧翳。

第二張,用Imagenomic出的除噪訊外掛濾鏡「Noiseware」,主要對彩色噪訊部份作處理。消除了彩色雜訊,不過霧翳好像也嚴重了一些。

第三張,點選Color Balance,在Shadows部份往yellow拉,Midtones往blue拉回修正色偏,霧翳改善,畫面顏色也大致恢復正常(之前工作時用Hue/Saturation功能去拉掉暗部偏藍,成果不佳)。

第四張,依喜好微調到希望的色調。

調整過後雖然還是滿佈顆粒(1:1原尺寸更明顯),但是顏色對了就不會感覺那麼不舒服了。在工作上可能是不好交差的畫質,私人使用倒是勉強可行。

剛開始拍數位,有時會想說拍under一點去符合CCD特性,捕捉最多的亮暗細節。不過照片處理多了,結論是在高感光度設定時,因為噪訊和暗部寬容度遞減的問題,最好還是盡力讓畫面的主題曝光充足(以GX100來說,寧願開1600讓曝光充足,也不要用800還拍under),這樣後製上應該是會比較好處理的。

星期四, 2月 14, 2008

Hexar RF裝分裝片容易卡住


最近出遊換帶Hexar RF出來透透氣。不知道是回捲馬達的拉力不夠,還是剛好都用到了有施工瑕疵的分裝片,連續兩捲都在拍完後卡住捲不回來。後來都只能犧牲最後兩三張照片,在大白天打開機身背蓋搶救。

之後的因應之道:

1.分裝片改用在其它手動回片的機身上。比起原裝片,分裝片在回捲一開頭須要大一點的拉力,這雖然對一般人的手勁不造成什麼負擔,但對機身的小馬達卻是不小的挑戰。

2.硬要裝在這台拍的話,拍到第35張就記得要回捲。反正分裝片已經比較省了,少拍一張也夠本。

以前聽分裝底片老手經驗分享說,空片殼盡量選Konica或Fuji,少用Kodak的,因為Kodak片基較厚不好捲。因為記得有過這種說法,我分裝片用的空片殼大部份都挑Fuji,少數Konica,幾乎不用Kodak,不過看來還是沒什麼用。

單眼相機進入AF時代,Nikon F4、F5、F6這幾台高度電子化的旗艦機身還特立獨行地保留手動回片桿,不曉得這種狀況是不是設計者當初也有設想過的?

星期二, 2月 12, 2008

年終旅遊-台南、集集


過年前跟樹林去台南玩了一趟,跑了孔廟、安平區,還有造訪當地美食。

因為是半臨時起意的,沒有充份的行前調查,以至初到台南的第一晚意外連連。包括時間不對,到花園夜市撲了空,然後轉戰洪芋頭擔仔麵也找不到地址。幸好晚上回旅館上網規劃了一番,隔天就順利些了。

第二天逛到安平古堡時,接到台北的電話隔天預定的工作臨時取消。我們也順勢多住一晚,隔天午餐後到南投集集走走,天黑再造訪號稱全台最大的台中逢甲夜市。

照這麼隨性的狀況看來,如果後面的班又被撤,在我們荷包見底之前,可能還夠我們在台北、台中之間再逗留一兩個點吧!

以下是這兩天兩夜的足跡。

檢視較大的地圖

文章開頭的照片點進去有相簿。

星期二, 2月 05, 2008

閉門造車--關於照片上傳跟色彩描述


因為照片有送印刷出版的需要,所以我相機跟Photoshop都以Adobe RGB當作工作色域。會放上網的照片因為使用性質就比較隨便一點,之前都沒有特地為上傳用的照片作轉換色域的動作。

不過之前上傳一張照片到Blog上,顏色跟原來的圖檔有了難以忽視的差距,在這之前我都還睜一隻眼閉一隻眼的。其實色彩描述的影響在內容不同的照片上,因為色彩分佈的不同,也會有程度不等的感受差異。

下面擷圖是以Photoshop開啟照片,跟網頁上的同一張照片比較(註1)。
第一次用原圖設定的『Adobe RGB(1998)』開啟照片,跟網頁上的顏色差異很大。


第二張進去『 Proof Colors』選項套入『sRGB IEC61966-2.1』校看,這是一般建議照片使用在電腦上的描述檔,顏色跟網頁上接近了,但是深了一點。我猜是不是Mac跟PC螢幕使用的gamma基準不一樣的原因,我的螢幕gamma值是照Mac標準的1.8,而非PC通用的2.2。


所以第三張我再去套用『Macintosh RGB』選項,總算得到一樣的兩張圖片了。


因為Google Blogger上的照片除非個別點進去單看完整圖片,不然頁面上的縮圖似乎都是沒有插入色彩描述,而是跟隨自己電腦螢幕一樣的顯示器色彩描述(註2),而我的SAMSUNG 173P人眼校正後的描述檔正好跟 Adobe提供的『Macintosh RGB』相當接近,看來螢幕品質還過得去。

不過大部份的人都是用Windows電腦,所以我又套用了『Windows RGB』看看,得到了跟套用『sRGB IEC61966-2.1』一樣的結果。因此理想的狀況下,大家的Windows電腦看到的畫面應該要跟我套用『Windows RGB』或『sRGB IEC61966-2.1』下看到的結果相同。

所以應該是說,我在修完照片要放到網頁上前,先進去『Convert to Profile』選項(註3),將Destination Space更改到『sRGB IEC61966-2.1』,就能讓螢幕顯色正常的Windows使用者在上我的Blog時,看到跟我在自己Mac上用Photoshop剛修完圖片看到的結果相符了。

這都是理想的狀況,畢竟大家的螢幕品質都不同。以我的MacBook小黑筆電來說,因為螢幕先天不足、後天調不回來,在Photoshop中套用螢幕本身的顯示器色彩描述,跟Macintosh RGB就相差甚大。我試著用桌上的Mac Mini G4配SAMSUNG 173P開圖,再套用小黑筆電的顯示器色彩描述來校樣,搬著小黑在一旁相比,有接近了,不過當然兩者螢幕品質不同,不會是一模一樣。

雖然算是找到顏色不統一的原因了,但是看來也沒辦法徹底解決啊!因為我有了我手邊這兩顆螢幕的描述檔,外頭的世界還有千千萬萬個特性各不相同的螢幕,不可能單為哪個特定的螢幕去設定profile(當然這在印刷或沖印這種一對一的作業上就很有用了)。最後還是只能取像是『Windows RGB』、『sRGB IEC61966-2.1』或是『Macintosh RGB』這種大項的標準,然後祈求大家都能有一顆準一點的螢幕。

最後試個小東西,下面其實是一樣的兩張照片,只是我分別為它們套用了Adobe RGB跟sRGB兩種profile。因為Blog頁面上的照片縮圖不能插入色彩描述,所以套用Adobe RGB的左圖因此色彩平淡了些,而採用sRGB的右圖就能在不支援插入色彩描述的狀況下也有比較正確的顯色。如果你的瀏覽器有支援插入色彩描述(Safari有,Firefox我試了沒有),兩張照片個別點進去會發現,在分別正確套上各自的色彩描述之後,兩張的顏色應該是要一致的。



註1:這些圖是從電腦桌面擷下,已轉換色域到『sRGB IEC61966-2.1』。

註2:這裡說的是在Safari上看Google Blogger的狀況,別的網頁狀況我不瞭解。至於瀏覽器方面,印象中之前看過網路上的文章在比較IE、Firefox、Safari三大主流瀏覽器的色彩描述功能,結果Safari支援度最好。Safari現在也有for Windows的版本,有興趣的可以下載來看看。

註3:不要選到『Assign Profile』,因為那是另外套用而不是轉換,會改變你已經處理好的照片的顏色。

星期日, 2月 03, 2008

不要追求你的完美?


Leica在PMA08的新聞,最快在今年有可能發表135全幅的M接環機身,總算這個135規格的創始者,也將繼Canon、Nikon和已經停止開發的Kodak、Contax這幾家之後重回傳統135標準片幅。發表之後,應該也是市面上最輕便的135全幅相機。

關於數位單眼相機應不應該去追求傳統底片時代傳承下來的135片幅?這種東西網路上討論過很多回了,也沒產生什麼明顯的共識。我想支持135全幅的人並不是都像反對者所說的死守傳統,在數位世代硬要套用舊思維。

當年135片幅因為要改善120系統的繁雜、笨重而誕生。現在的4/3系統在長焦段跟器材輕便性都取得優勢,等於又自創了一個規格級距。反而是APS-C或APS-H的這些看來像是技術跟畫質折衷下的規格片幅會比較尷尬。

相似的體積、重量之下,Canon 5D可以塞下135全幅,負擔一樣的器材重量,誰不想在自己的機身塞進更大的感光元件?除了沒錢的人。至於錢,可以預期生產成本是會隨科技發展而克服的。

即使總是有人說:「作品的價值在於影像內函而非畫質,相機夠用就好。」或是什麼「都不用底片了哪還有什麼135全幅之說?」。總之我認為,如果在機動性拍攝場合使用者可接受的器材重量下,能塞進的最大片幅是135,那就135吧!

況且有些大片幅光學特性造就的畫面效果,不是小片幅改善像素跟雜訊就可以達到的,這也是使用者支持開發135全幅的一點。

同樣在今年PMA發表的有趣新聞還有SIGMA DP-1正式發表,也是目前最輕便的APS-C相機。這樣的CCD規格應該是不少RICOH GR Digital愛用者朝思暮想的吧!

不管大片幅是發展趨勢,還是只是小眾的趣味,我都期望在市場上不要少了這類產品的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