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二, 10月 31, 2006
畫神轎
當兵有些讓人不斷回味的地方,就是明明很惡搞的東西,卻還要在表面裝得一本正經的樣子,出畫神轎的公差就是一件十足裝模作樣的Kuso事件。
將屆退伍的時候遇到了南竿天后宮媽祖遶境,鄉公所向政綜科求救,希望旅上推派人材幫忙神轎彩繪。當初和我同時參加國軍文藝金像獎的另外兩位國畫跟油畫高手都剛退伍,不知道是旅上人材不濟還是上頭長官偷懶,總之彩繪的工作變成我們旅部連推辭不掉的責任。
於是輔導長推派連上最多材多藝,卻也樣樣不精的謝同學出馬。另一位伯勳同學則是旅部連籃球隊稱霸全旅的要角,但是說到繪畫方面的能力就......
連續幾天他們倆窩在舊鄉公所毫無計劃的趕工。我因為積了十幾天的假沒放,退伍前天天休假往鄉公所旁的圖書館跑,所以有幾天也跟著他們一起行動。
期間鄉長也有過來,相當不客氣地催促我們的進度,無禮的態度令人觀感相當惡劣。鑑於這本來不是我們連上該擔的工作,我們也不是鄉公所員工,而且大家都老鳥了沒在怕的,所以我們最終交給了鄉長一個相當難堪的成品。
絕非對民俗信仰的不敬,只是礙於手藝不精、資源不足,再加上心情不爽,最終沒能達成任務。希望媽祖娘娘大人大量,能不計前嫌,繼續賜福給將來在此服役的後進國軍弟兄。
星期一, 10月 30, 2006
東、西莒
看到網友部落格裡到馬祖旅遊的照片,相對自己待了一年多,也沒拍幾張照片。在連上職務非關攝影,要挾帶相機不能太明目張膽,只在退伍前偷帶了台Minox,給自己的軍旅回憶留些線索。
上面的照片是從連上拍出去的東莒島,因為相機的鏡頭是35mm的定焦鏡,拍四張連起來希望有20mm的效果。下面是我在連辦公室的參四辦公桌,累死人不償命的不祥之地,平常都是卷宗、簽呈堆積如山,這般空曠景象只在高裝檢和主辦裝備保養示範後業務交接的空窗時期。
左下是連上的休閒庫房,非老兵止步。右下是連辦公室外的安全士官桌,也是我最常待的位置之一。
莒光西島是政治、軍事中心,東島主要發展觀光。連上有個慣例是屆退弟兄會跟旅部申請島休時到東島參觀,望了一年多的東島總算有機會踏上,大體上比起西島漂亮些,不論自然景觀還是傳統建築,觀光建設也比較完善,燈塔是重要觀光景點。
西島也是有不少漂亮的地方,夜巡、查哨時造訪過不少觀光級的臨海哨點,可惜一般遊客無緣見識,開放觀光的哨點又總少了些感覺,我說不上來。
退伍當天和另一個同梯一同換上便服,相機也換了一捲RVP,想拍些彩色照片,卻怎樣也不知道該拍些什麼來代表我在這島上一年多的記憶,當天沒什麼心思拍照。
星期六, 10月 28, 2006
無以名狀的小把戲
星期五, 10月 27, 2006
南藝是好地方?
星期二, 10月 24, 2006
星期一, 10月 23, 2006
大舒馬克的完美告別
聖保羅站依成績看來不算完美,狀況不斷,不過過程絕對精彩。反正對大舒來說已經沒有什麼須要證明的了,早為後人樹立多項障礙之後,再添數據成績也沒有太大意義,不如在生涯最後一場F1 GP來點不一樣的,一場經典的絕地逆轉秀。
今年法拉利賽季後段的復甦,讓雷諾拼到最後一站才辛苦的將車手和車隊冠軍拿下,Massa則是捧回巴西車手久違的主場冠軍。
來到最後一站聖保羅,法拉利車子本身和輪胎都狀況絕佳,可惜排位賽最後一段大舒供油系統出問題,只在排位取得第十的成績,不幸的在決賽時的運氣也未見轉好,接連發生爆胎意外和疑似供油又出狀況。
不過大舒還是帶給車迷又一次難忘的經驗,從爆胎意外差點被隊友Massa套圈,之後一路殺回第四名完賽,包括二度超越Fisichella,接近賽終進一步取代Räikkönen的第四名位置,幾次的超越都是高技術水準的對決。也讓人不禁要想,比起同場競技的一些車手,以大舒的身心狀態看來,也許還不是該退休的時候吧!用講的不精彩,沒看live的快去翻節目時間表的重播時間,總之是場過程比結果更具價值的經典賽事。
雷諾看來明年是相當不樂觀,Alonso將帶著他的冠軍頭銜轉投麥拉倫,而Fisichella今天和大舒對決的表現看來,並無法勝任冠軍車隊一號車手的角色。
來個預測,明年冠軍十之八九是法拉利新組合Massa和Räikkönen兩人角逐的局面,Alonso跟Button也應該是頒獎台的常客,不過「看好度」差了一點。再加上BMW的Heidfeld,這幾個年齡差距不到兩年的同梯車手,之後幾年還有得鬥了。
星期四, 10月 19, 2006
行政院的電訪
今天晚上來了一通電話是關於行政院的施政滿意調查,一連串十幾條對於蘇院長某某方面表現滿意度,我問有沒有介於「滿意」跟「不滿意」中間的選項,電訪員客氣的解釋這是作為統計用,如果稍微偏滿意一點點就答「滿意」,反之亦然。
蘇院長上任以來各方面施政我都沒有特別感受,整體評價差不多算是49%左右,所以也只能回答「不滿意」。不過問題還挺多條的,連答了好幾個「不滿意」之後,感覺似乎會被誤認為對蘇院長的嚴重敵意,所以問到後面幾條我都改答「滿意」,回答得蠻隨便的。
電訪員接著問假設倒閣成立贊不贊成解散國會,鑑於這議題被民進黨的主席所建議,於是我毫不猶豫的回答「不贊成」,絕對不需經複雜思考的直接反對。又問認為現在社會需要的是穩定還是改革,我回答「改革」,原因是這樣回答感覺比較左派、比較帥氣,也是未經衡量的亂答。
最後問了職業、教育程度之類的族群資料,也問我是外省、閩南、客家或原住民,我答「本省人」,她誤會我要表達自己是不分族群的台灣人,急著解釋這是問卷設計不得不問,於是我更正說「閩南人」,Who care?
回憶一下整份問卷,問題設計感覺也沒有無效問卷篩除的機制,有些較須要思考的問題用電話訪問也不甚高明。總之覺得不是一份太了不起的問卷,不過跟我最近老是接到的詐騙集團假問卷相比,總是正經一些。
星期二, 10月 17, 2006
啞巴吃黃蓮
我的情形要說是「秀才遇到兵」或「眾人皆醉我獨醒」也行,不過我不願意用這種拉抬自己、貶低別人的說法,一付虎落平陽、強者難出頭的架勢。總之我就是啞巴吃黃蓮,有苦說不出。
我拍照通常不偕伴的,拍照的過程是孤獨的創作和溝通,它既不是社交行為,也不能同樂,更不該用來攏絡女朋友。我只會對路上形單影隻,專注與環境對話的攝影者在心裡致上敬意。我不習慣喧鬧成群的攝影團,一手捧相機、一手牽女朋友的景象也讓我退避三舍(雖然我好像也做過這種事),總之在我眼中,他們都不能被稱為「創作者」,太兒戲了。
曾幾何時,我也開始有了幾個結伴外拍的搭檔。怎麼會是這樣呢?這裡得為自己辯白一下,其實我抱著是一種入世學習的心態,獨善其身就如藝術家的作品出不了美術館,久而久之觀點難免失之偏頗。要像彼德舒曼、像小津電影那樣才更貼近生命。雖然我也不知道磺溪攝影行、菁桐鐵道外拍團之類的能有多接近台灣真實生活的況味,總之我們的假日攝影小團體就這樣集結起來了。
雖然身處在假日外拍團其間,難免行動限制了想法,我仍然希望在成千上萬攝影玩家一拍再拍的同一景點前,能在我們眼中出現新的觀看方法和趣味。畢竟大家各有不同的生活體驗,個性、想法也不同,拍的照片若都一個樣這不是太弔詭了嗎?
照片分享時,一堆看不出個性差異的照片,只是在比溪流攝影、晨昏攝影、人像攝影等各類題材拍攝技術守則條目的達成度,我想這大概是我所能想像最糟糕的同好交流方式,偏偏這狀況好巧不巧被我碰上了。
看到團員抱著攝影技巧書和景點介紹書,非得將書上的制式照片經由自己的相機再次複製的態勢,我不禁想脫口提問:「拍出來又如何呢?你能稱這類早已不斷出現在景點介紹書中和許多人電腦桌布上的照片為自己的創作嗎?你能因這些在彩色攝影術發展之初便已不再新鮮的題材感到滿足嗎?」心裡不斷碎碎唸,同時我藉機分享一些照片想要解釋我的想法,並不是具有完成度的作品,套用彼得舒曼的說法:「也許犧牲掉一些技藝的微妙之處,但是卻保有藝術靈魂。」嗯!這樣說自己的確有點厚臉皮,不過我要說的概念就是這樣。然而不待我多加敘述,我的團員便斷然地給予我的想法和我的照片嚴辭的否定:「照片被拍成這樣,是不允許的,要這樣拍還不如用你當家的五十元SNOOPY相機就好......」
就像司儀在會場嚴斥了史堤芬周:「佛跳牆做到會爆炸,是不允許的。本來應該踢你出局,不過念在你有創意、夠噱頭,我看時間還夠你就再弄一個吧!」
可惜我並不是觸犯天條被貶落凡間受戒的天神,也燒不出一手頂尖的菜式,更慘的是依觀眾反應看來,我的照片評價甚至還拼不過一盅會爆炸的佛跳牆......唉!我在亂說什麼?
其實一開始我就把自己的創作拍照跟假日參與的社交攝影活動分開視之,而且托團員們的福,假日可以多跑跑郊外,並不是壞事。我也明白台灣的攝影圈其中被歸類在休閒範籌的一大部份, 並不適合以嚴肅的攝影理論給予評判,這些都是早就知道的事,所以說真的並沒有什麼好挫折的,不過小小的委屈總是難免。
星期五, 10月 13, 2006
國慶煙火黑白拍
我不是死守黑白傳統影像的老古板,是因為覺得有些色彩太過奪目的場合,黑白影像的確很有辦法凸顯畫面中的形狀之美。就像國慶煙火或舞台演唱,色彩常常是不顧形狀而任意加強或削減畫面氣氛,用黑白底片來拍,就避免了這種混亂。
當晚真是夠盛大的一場攝影器材大展,四點多我跟兩個朋友走到河堤,遠遠的就被堤防上林立的腳架嚇到,走近看還一堆都是GITZO 2號3號碳纖腳之類的,有個拿麻布袋去見一支裝一支的衝動。
晚到的我們還是找到了一個不錯的位置,高手成千上萬都往「最佳攝影點」去擠,結果留給我們一片視野不錯又寬敞的「最佳觀賞點」。我也不是每年報到的煙火攝影專家,不曉得這個位置是哪裡不好這麼不受青睞?可能是常出現畫面右下角的路燈吧!總之還是過了不錯的一晚。
星期二, 10月 10, 2006
Anna Politkovskaya遇害
今天看到俄羅斯著名記者Anna Politkovskaya的肖像照上了MAGNUM網站的首頁,是Gueorgui Pinkhassov在2005年記錄的一系列作品。
原來並不是什麼好消息,Politkovskaya10月7日被發現在莫斯科的自家公寓外遭到槍殺,俄羅斯的檢察總長就此凶殺案親自主持調查。
多年來Anna Politkovskaya因為她的工作和著作發表,常常將自己置於死亡威脅之中,著名的包括在2002年莫斯科劇院和2004年的別斯蘭中學這兩起人質危機中介入談判;另外她對於普丁政府處理車臣問題的政策也有嚴厲批判。這次的凶殺悲劇被猜測與Politkovskaya現行或將要進行的揭露報導有所關聯,她所任職的新報(Novaya Gazeta)表示,Politkovskaya在遇害前幾天,正與攝影記者忙於一篇關於車臣苦難的報導。
Anna Politkovskaya因為她正直的工作態度和擔任新報特派記者時對車臣衝突中侵犯人權的報導而贏得國際性的聲望,也多次獲頒重要人權獎項(包括2004年的奧洛夫.帕爾梅獎)。
本來以為周遭有不少新聞圈的朋友,這起事件應該會引起他們的重視,事實則否。
Anna Politkovskaya收錄在馬格蘭圖片社的照片
訂閱:
文章 (At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