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一, 7月 03, 2006

21世紀最有活力的底片相機廠


今年六月份Cosina新發表Voigtlander Bessa R2M跟R3M,以紀念Voigtlander品牌成立250週年。搭配出售的還有一支50/2 Heliar新鏡頭。

R2M/R3M其實也只是拿2004年發表的R2A/R3A去掉光圈先決功能後,再重新包裝的紀念機,改進項目有限。但是不能否認的,進入21世紀以來,除了走精品化路線的Leica,和產品線僅留下F6及FM10的Nikon之外,就只剩Cosina在冷清的底片相機市場仍然保有活力,並持續推陳出新。

從1999年由Nikon FM10機身架構改造而成的Bessa R發表開始,Cosina在長久以來只有Leica一支獨秀的聯動測距相機市場日趨活躍。較之其它競爭對手,早幾年面世的Contax G系列和同時期的Konica Hexar RF都已停產多年,Cosina除了更齊全的鏡頭群之外,各型機身作品也已累計達雙位數。經典Zeiss Ikon的復出是近年來底片市場的熱門話題,而它其實也是Cosina的代工作品。

2002年的R2是聽取使用者對Bessa R意見之後的下一代產品,改採金屬外殼和可分段上弦的過片扳手,更重要的是取得了Leica M接環的專利使用權。這樣的功能和操作質感,要作為一部Leica的低價替代品是足夠的了。

2004年R2A/R3A上市,加入實用的光圈先決功能。R2A/R3A將使用光圈先決時的曝光補償功能設計成同樣以快門轉盤控制,我覺得這是非常好的巧思。歷來各廠牌的半自動相機大多都是快門由一個轉盤控制,底片感光設定和曝光補償用另一個轉盤控制,例如Leica M7和Nikon F3。延續Nikon FM2設計的FE2,則是快門和底片感光設定同一轉盤,在左邊迴片機構處另設曝光補償轉盤。同樣源自Nikon FM2快門轉盤設計的R2A/R3A則更聰明地將三項功能全整合在同一個轉盤上,所以雖然多了半自動功能,再外觀上卻沒有越變越繁複的趨勢。

Cosina的社長小林博文曾經引用攝影師木村伊兵衛的說法,認為跟實景一樣的放大倍率才是最理想的取景窗。不過為了容納廣角鏡的框線,最後決定在第一代產品上折衷採用了0.7的倍率。R3A和新發表的R3M放棄了35mm的框線,採用1X放大倍率取景窗,讓50mm標準鏡慣用者除了0.92X的Leica M3之外,終於有了真正最理想放大倍率的相機,也同時改善了測距儀的有效基線長度。在這個凡事以最大穫利為原則的市場,還有一家聽得到小眾心聲的廠商,讓人忍不住想大力讚揚一番。

Leica原廠發佈消息2006年7月以後出廠的M接環鏡頭都將加上數位識別標記,可見得Leica十分有心將RF系統帶進數位時代。之後Cosina會不會有什麼更積極的動作,讓人相當期待。

7 則留言:

匿名 提到...

我想你會喜歡!
http://www.lmsphotos.com/

chienying 提到...

當然喜歡
我喜歡他超過十年了
謝謝

Chin 提到...

可以請問一下R2A與R3A的放大倍率,與視野率的差別在哪裡呢?對於放大倍率或視野率的定義不是很了解,不曉得這對拍攝會使用鏡頭有哪些影響,只大概曉得R2A適合35-90mm鏡頭,R3A適合40-90mm鏡頭,那如果R3A裝上35mm鏡頭就沒有取像基線可以作為拍攝的實際範圍了嗎?
還請指教一下.....

chienying 提到...

視野率是你看到的畫面跟實際拍到畫面的百分比,RF的框景不像單眼走同一個光路那麼精確,框線都會保守一點,差不多都百分之八十幾左右,所以在框外一點的景物實際上也會拍到。視野率在RF相機中不是太重要的評量標準,我覺得看放大倍率比較重要。

因為RF的最寬框線都不會佔滿整個觀景窗視野,可以把觀景窗全視野當作再廣一個焦段的框線使用。硬要在R3A裝35mm當然也可以,試拍過一捲抓出範圍就好了,只是取景舒適度一定會有影響。

放大倍率的部份,放大倍率低比較可以兼顧廣角的取景視野,不過如果有效基線太低(倍率X測距器實際基線=有效基線),也會造成望遠端對焦精度不足。

所以最能大小通吃的辦法就是低放大倍率再配上夠長的實際基線(像Leica M系列0.58x,或已經停產的Hexar RF),Bessa系列實際基線比較短,所以不太能長短焦兼顧。

我也覺得R2跟R3太難選了。跟實景零誤差的1.0x倍率被認定是最完美的取景倍率,不過因此選R3的話,不難想像一台沒有35mm框線的相機用來會有多不方便(對我來說)。

Chin 提到...

我也這樣覺得,一台沒有35mm框線的相機用來會有些許的不方便。因此以我選擇的話,我會想選擇R2A,但又對於R2是0.7X的放大倍率,不確定使用會有哪些影響。

基本上自己只摸過傳統單眼跟GRD,最近想找一台RF機來玩,上網找了許久,最後決定福倫德,畢竟是目前還有持續出產的傳統底片機及他的接環規格,也不用擔心買二手貨的問題,價格上也亦可以接受。

不過對於你提到的解說還有些許地方不了解,"可以把觀景窗全視野當作再廣一個焦段的框線使用。"你的意思是說將全視野視為比35或40mm還廣一個焦段的鏡頭使用嗎?

另外RF的取景框線,我看網上的範例圖片並沒有佔滿整個觀景窗,那實際照出來的影像大小是比取景框線大、比觀景窗顯示的範圍小嗎?
還是取景框線其實已經等於照出來的影像大小,而所謂的視野率87%則是與同焦段鏡頭的單眼相機拍攝範圍比較起來,佔大約單眼的87%而已。

thx for your information.

chienying 提到...

RF說視野率87%是指框線,就是框線框出來的畫面是你實際有拍到畫面的87%,所以框比較窄,記錄到底片上的廣一點點。

RF不管你換什麼鏡頭,觀景窗畫面範圍都一樣,會變的就只有框線。如果你裝90mm的鏡頭,那相機就會在觀景窗中間框出一個小小的90mm視角範圍。如果你裝40mm,相機就會用幾乎佔滿整個觀景窗的面積去框出40mm的視角範圍。不過通常這時最廣的框線跟觀景窗視野邊界還有一些空間,所以我說有人就無視於框線,把整個觀景窗視野當作35mm的視野來拍(同理,如果相機最廣框線到28mm,就可以把整個觀景窗視野當作24mm的視野)。

我不瞭解你對RF認識多少,所以我的回答有可能答非所問,說不定你親自操作過一回就會明白了。

Chin 提到...

謝謝你,你說的我大致瞭解了,不至於答非所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