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一, 3月 27, 2006

2006年Moto GP首戰


06年的第一場Moto GP在西班牙開幕,我並不常看摩托車賽轉播,加上開季首戰總是會多一些新面孔,還有Biaggi和Barros的解甲歸田,感覺又更陌生了。

近來Ferrari在F1場上意氣消沉,另一個火紅的義大利精神—Ducati倒是在兩輪的領域掙回了一些面子,開季首戰力退眾日本車廠取得頭兩位起跑,竿位Capirossi更在一開始就把領先距離拉出來,並幾乎一路獨走到賽終。

首次在500cc登場的Honda廠隊車手Dani Pedrosa,在賽事前段先是超掉隊友Nicky Hayden,更在中後段給予Capirossi不少壓迫。可惜最後幾圈幾乎要咬上前車slipstream的時候,卻又被後輪抓地已經不穩的Capirossi突然加速拉開距離。首戰奪得亞軍,已經是平紀錄的了不起成就了,期待他往後的表現。

Yamaha廠隊換上全新鮮黃塗裝,還蠻不賴的,比起往年。不過車況調校得並不是很好,兩個車手都沒有得到很好的排位。冠軍Rossi更是出師不利,起跑的第一個彎就在車陣中遭Toni Elias擦碰轉倒,差幾公分便要發生遭後車追撞的嚴重意外,重新上陣最後只以第14名完賽,中斷了自2001年以來連續首站奪冠的紀錄。

另一個悲情角色Gibernau則延續了上個賽季的衰運,轉隊到Ducati還是擺脫不掉先盛後衰,甚至提前退賽的命運。和往常一樣Gibernau在排位取得不錯的成績,最後卻只能在pit裡面眼睜睜看著螢幕中隊友Capirossi騎乘著和自己相同型號的賽車奪冠。到底是車手的問題?技術團隊的問題?還是單純是自然的安排?

題外話:
關於擦碰意外,Rossi在賽後訪問提到:『我和Toni認識多年,他是個好車手。他在賽後過來跟我致歉,我告訴他不要難過,只是下次記得要煞車,如果已經太遲了也請撞別人不要撞我......』很坦率的發言,雖然帶點酸味。比起多數F1車手的驕傲加拘謹,MOTO GP的車手多了點人味,更親民的則是WRC的車手。同樣是頂尖賽車運動,不同類別的賽會又有不同的車手文化,的確是個有趣的現象。

星期五, 3月 24, 2006

我喜歡伍迪艾倫


有時候費盡了心思,卻怎麼也找不出適當的字句來反映我當下的想法,不管是講電話或在MSN上,等碰了面之後才知道溝通並不是那麼困難。不知道是自己掌握文字能力的匱乏,還是這項工具本身的不足。

最近接二連三接了一些片子,她也在辭掉正職後反而把打工的時間都排滿了,見面吃個飯變得困難重重。只是想找機會跟她說,如果她願意重來了,我們便這麼平順的一路走下去,就像默契一樣,並不會有任何芥蒂。

提到溝通便想到了伍迪艾倫的《安妮霍爾》,它一直在我心中是愛情電影的代表。比起王家衛的作品,伍迪艾倫在電影中切入愛情的角度和態度,都更讓我感到深刻,雖然它是個很雲淡風輕的故事。

之前朋友到家裡看到這支DVD便想要借回去,那時我回絕掉了。並不是我小氣,只是覺得這個電影的某個面向(不是指劇情),其實也像是在講我的故事。不想要別人看不到這些我自認為深刻的地方,而輕易地為這部片下了不管是正或負的評價。總之,就是自以為是吧!

一個劇場的朋友也說過她喜歡伍迪艾倫,這是我們少數的共識,她看上他的角色互動刻劃。跟小津或山田洋次一樣,他們都是那種『一生只拍一部電影』的作者,不過都還是讓人反覆流連。

我看上的還有他中早期作品的影像風格。伍迪艾倫這種知性兼俱浪漫的特質,攝影師Gordon Willis功不可沒。另一部同樣由Gordon Willis掌鏡的《曼哈頓》也和《安妮霍爾》一樣,有一種以構圖來紓情的特色。比起杜可風早期影像那種讓人不得不注目的活躍,Gordon Willis是另外一種的傑出。

星期三, 3月 22, 2006

嚮往海邊的生活


人生劇展《高校有刀》殺青酒才剛喝掛,隔天就趕下去宜蘭大溪。去支援朋友畢業製作短片的燈光,片名叫《3+1》,一個關於衝浪、海灘、三個專偷遊客的竊賊,和一個落單女孩的故事。

《高校有刀》開拍前就下去過幾天了,這次下去補拍兩個工作天。之前的那次本來是不大願意去的,一來是因為台北這邊人生劇展快開拍了,想留些事前準備的時間;二來是覺得如果不能跟完整部片,可能反而打亂他們的調度計劃。不過後來還是答應了,為了去踏踏久違的沙灘。

為了遊憩到沙灘和為了拍片到沙灘,兩者的感受絕對是天差地遠的。前者比較近的印象大概有唸書時的沙崙夜遊,還有入伍前去了墾丁和澎湖;後者留下來的印象則都是收班後器材的慘況和強勁海風造成的頭痛。

我很喜歡海的味道,不一定指澎湖那種清澈、湛藍的觀光級海岸。比起鄉下雞舍的臭味和剛施過肥的田地,我還比較能接受漁港的魚腥味。山上可能就比較不會有鄉下或海邊一些奇奇怪怪的味道了,不過太過清新的空氣也少了生命的味道,魚腥味跟海浪聲還是更吸引我一點。所以其實在西莒服役一年多舉目四望都是大海的日子,應該還是有那麼一點如魚得水的意味吧!

如果哪一天我決定離開令人厭煩的城市生活,應該在海邊可以找到我。不過在那之前,我應該多去熟悉一下討海的必需技能。

照片裡的小黑狗住在我們的主場景兼住處隔壁,有非常活潑討喜的個性,不過主人一天到晚不在家。

星期二, 3月 14, 2006

拍片沒什麼了不起


有的時候還蠻不喜歡自己技術組的身份,覺得很容易就會變成用一種偏頗的角度來看人。我覺得拍得出好電影的人,跟真正懂得欣賞好電影的人,其實是一樣了不起的,會拍片的並沒有比較厲害。

現在跟的劇組的收音班,boom老是跟不到演員,又一直穿,舉boom、整理線材還有對1K tone的方法都很有問題。監聽mixer的人也都不聽tape return,因此也有兩次audio線忘了接上攝影機也沒發現。諸如此類的,建議了幾次,他們還是決定按照自己的奇怪方式作業。

敬堯也感慨地說,劇組裡有很多都是坐辦公室的行政人員,現場經驗根本不足。除了收音班之外,場記也是常找不到拍板的位置,連戲記錄也不夠詳細。

今天場記因為一個疏忽,讓大夥在十幾度的雨中幾十分鐘等一個演員的帽子,可想而之她會有多自責。

我的想法是,其實他們是很有能力的,他們分工合作,也把這個製作公司推上穩定運行的軌道,要我每天處理行政工作,一定就像他們在拍片現場一般,顯得十分吃力又事倍功半。

總之,還是收工最好。一收工後,劇組成員間的階級不平等也跟著打破,這才是讓人最舒適的相處方式。

星期三, 3月 01, 2006

已臻幻境的鏡頭國度


M2裡面放了一卷一年前裝的正片,這台不是我的主力相機,所以拍得比較慢。但是一卷底片拍了快一年也算得上一項紀錄、一次經驗了,看來我這台M2的裝飾作用根本就大過應用價值。

底片前幾張是在新營一個拍照前輩的家裡拍的,第一次見識到有人玩鏡頭玩到這種層次。去年元宵節還在公司時出一個台灣聯通的班,要下去台南燈會會場,和攝影師毛哥順道拜訪了這位前輩(我們都是十足的器材迷)。照片裡面這些相機、鏡頭只是他擁有器材的一小部份,客廳的每個沒在這張照片畫面內的角落,也都以相同的方式和密度散佈著各式特殊鏡頭和機身,Kinoptik、Cooke、Angenieux各種稀有電影改裝鏡頭也是不一而足。

Leica鏡頭在這樣的場域真的是相形失色了,即便是傳說中的八枚玉summicron35也在眾星之中失去焦點,一台產量極少的黑版露銅M4可算是替Leica掙回了一點面子吧!

那次臨走前他還拿了一台狀況良好的Voigtlander Prominent要我們帶上台北幫忙賣看看,賣不出去就先留著玩,真是個很不拘小節的好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