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三, 4月 24, 2013
六個人按「讚」的偉大詩人
嘉義鹿草,2013春節
午餐閒聊,同事說太多人都說好看的電影他覺得一定不怎麼樣,席間似乎沒有引起共鳴。我印象起唐諾的文章中有類似說法,當場也回想不出完整內容,回家後把4月份的INK再翻出來,原文節錄如下。
「阿諾德·本涅特,據說是最早認出葉慈的人之一,他講過這麼兩句極有趣的話:『葉慈是我們這個時代最偉大的詩人之一,因為半打讀者清楚這一點。』──這也許是正確的,儘管不免有誇大、話說得太聰明之嫌。但這麼講好了,如果有六人說某人是最偉大的詩人,或有六百萬人說某人才是最偉大的詩人,你願意相信何者為真?必也,我建議你相信前者,因為這至少還有可能是對的,至於後面一種是斷無機會的(請試著想想,有六百萬人按「讚」都會是些什麼東西),除非這六百萬人是歷經千年以上時間緩緩收集、堆積、說服並通過教學和人云亦云來的......」
星期一, 4月 22, 2013
unfair
和葉師傅聊到我覺得國內某導演現場教戲的方式有可能阻礙年輕演員發揮獨特性,我舉例看過的文章,說王家衛在《阿飛正傳》結尾場,看著飾演賭徒的梁朝偉演沒多久就叫停,說「你這是演員出門?還是賭徒出門?」可兩人當場也找不出答案,王家衛便叫梁朝偉找個賭徒問一問。有種不計成本的創作浪漫。
葉師傅當場打斷說「不,要談王家衛,精髓不在此」(用辭我不知是否耳誤),總之他接著八卦起傳聞中王家衛和所屬團隊運作上的重重黑幕,樓就這樣歪下去了。
以慢慢是圈外人了的心態,我任性地認為創作者最先應該負責的對象是觀眾而非影片工作人員,而王家衛以往的電影可說是不負影迷。支持自己這想法的類比是政府施政也應首重社會而非府院內部的利益。但是不久,腦中的「公平貿易」意識卻在另一頭反駁。
就像科技產品公司回應市場的需求,代價是中國代工廠工人跟剛果錫礦區礦工的災難。另一例,國際棉絨公司Olam在象牙海岸經營的軋棉廠,起步便積極改善設施跟工作環境,在當地惡劣的政局下兼顧了產品質量跟企業的社會責任。諸如此類。
即使非商業的電影製作,把藝術成就等同於企業獲利,或許它也不該置身公平貿易之外。這環境現在還是荊蕀滿佈。
星期日, 4月 21, 2013
星期三, 4月 03, 2013
訂閱:
文章 (At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