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六, 8月 30, 2008

底片數位化


這幾天討論區在聊底片數位化,這真的是很值得聊的話題。

以前數位沖印機台還沒全面流行時有幾次送店家掃的經驗(後來沒多久自己買了底掃),那時試過台北幾家FDI系統的店沖加掃,覺得出來的照片乍看還不錯蠻亮麗的,不過檔案不大,如果拿到的成品不合己意,也沒有回家自己玩的空間了,尤其有些自作聰明的銳利化處理,硬是把溫潤的底片質感搞得硬邦邦的。

所以我是把店家沖加掃的jpg檔當成像是印樣。如果一卷裡面有幾張合意的,想要更精細的圖檔,或想從數位檔(後製)再放相,就拿回去店裡另外掃成大一點的tiff檔。

台北我好久以前在爵士掃過tiff檔,品質不錯,不會有太多假聰明的影像調整,可以拿到稍顯平淡卻保留更多細節的照片回家自己慢慢玩。

不過我不喜歡之前爵士的櫃台小姐唬爛我,說他們掃tiff檔就是用滾筒掃,我開心的以為賺到了。結果我去取件發現我的正片舊片夾根本原封不動沒被拆過。(後來知道爵士是真的有滾筒,只是1MB要五塊錢左右,跟我當初一張照片幾十MB只要幾十塊錢相比,貴了不少。)

沒那麼嚴謹要求的私人用途,我想高階底掃還是比較合適的折衷方案。

上面的圖片是跟我合作多年的低階底掃KM Scan Dual 4掃的,攝影師是聰明的小樹林。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