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日, 7月 19, 2009

我覺得Nièpce的窗景照片更具浪漫情調


今年台北攝影圈再多了一個吸收養份的好場所,在延吉街巷子裡的「1839當代藝廊」

1839年(清道光19年)林則徐在廣州銷毀英國商人的鴉片,導致後來的鴉片戰爭和戰後一發不可收拾的不平等條約。對台灣人有較大的影響是,讓背不熟中國歷史課本裡清末那些數不清的戰爭跟不平等條約年份的人,在總是考高分的好學生面前臉上無光。

另一個發生於1839年,在台灣的國民教育中沒被提起的,就是經過英、法等國專家多年的實驗研究,物理學家阿哈果在該年公開發表了達蓋爾發明的銀版攝影術。所以1839是普遍認定攝影術被發明的一年(註),1839當代藝廊的簡介中有說明名稱由此而來。

藝廊開幕以來接續展出港千尋、杉本博司、佐藤時啟等人的個展,聽到這三位攝影藝術家的名字而勾起崇慕之情的人,應該也會很期待往後藝廊的走向吧!同樣從簡介中得知,之後的展出取向也會以台、日兩地的攝影家為主。

只是從印刷品和電腦液晶螢幕前欣賞大師作品的人,也許找個小空檔來體會一下8x10底片在主場(手工放相)的優勢吧!佐藤時啟的『光 - 呼吸』是目前的展覽,展出到7/26。



註:最知名的世界第一張實景照片,卻是尼葉普斯在更早的1826年以瀝青受日照硬化的原理製作出來;另外也有英國人在差不多年份發明的卡羅式攝影法,比起無法大量複製的達蓋爾銀版攝影,更接近往後一個多世紀「負片--正相」的主流形式。總之,攝影術在哪一年被發明?也不是一個中小學填鴨背誦教育合適的選擇題考題。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