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六, 6月 11, 2011
突破框架 要先走向邊緣
大江健三郎說「人到了晚年之後,無論悲傷也好,忿怒也好,對於人生及世界的疑惑也好,能夠以猛烈的勢頭調整這一切,面對這一切,並推進自己工作的人,是藝術家。」
艾德華·薩依德的遺作『論晚期風格』探究了某些劇作家、音樂家晚期作品不因年歲而趨圓融,而是帶著反常、踰矩傾向,且冥頑難解的「晚期風格」。
公視紀錄觀點在播『巴倫波因的大師班』,巴倫波因與郎朗指導對彈的一集,課後觀眾提問問到大師認為貝多芬中晚期樂風較屬古典派還是浪漫派?大師在回答中提到貝多芬晚期鋼琴作品較少中音部份,多為高音部及低音部的極端組合,在演奏時的身影因此顯得大開大闔,這跟隨著年紀漸長而漸趨溫和與成熟的傾向相背,而是積蓄了足夠的內涵便足以推進另一段作為。
巴倫波因片中不僅對後進細心指導,對每位觀眾的提問,不分老少和提問深淺皆盡力回答、引申,又恐有疏漏不足,大師的風範及謙虛令人印象深刻。
星期三, 5月 04, 2011
看別人的日記是件好玩的事
在書店看到川內倫子的攝影日記中文版已經有發行了,以前在FOIL WEB上面可以看得到原文連載,現在有了中文版,更可以無障礙地一窺攝影家的日常瑣事跟生活態度。
有網路留言氣忿不平,說是書太小本,附的照片更小,根本不是大家喜歡的川內的Rolleiflex相機拍的,充斥版面的日記流水帳更讓人不耐,感覺被騙了錢......。
我舉個例子,以前電影系朋友找我去旁聽一位我喜歡的導演開的劇本導讀課,結果老師都沒講劇本,而是在聊歌手Leonard Cohen,我怎麼可能因此忿恨不滿而感到兩節課毫無所獲呢?川內迷也許不應該以此為忤。
川內其實不只用Rolleiflex,她在攝影日記中使用的攝影工具是照相手機。照相手機天生的畫質,與她以往平衡於抽象與寫實間如夢境般效果的攝影集作品相較,在調性上還頗為一致的。
書寫部份,川內倫子可能沒有文學家般的文采,但我再舉另一個例子,就像哪天Thom Yorke來拍電影了,你會因為他生澀的表現而感到懊悔白花錢買了電影票嗎?Thom Yorke迷一定也不會以此為忤。
星期四, 4月 21, 2011
愛別離 怨憎會 所求不得
我媽以前會養孔雀魚,但是飼養無方,魚會一直死,所以就一直買新的魚補進去,讓缸裡看起來總是生氣勃勃的。
但是表象背後,魚還是會一直死掉一直死掉,裝打氣幫浦也沒用,種一堆水草用力製造氧氣也沒用,甚至等不及病死、老死、缺氧死,就想不開地一頭鑽進打氣機進水管裡自殺的也有。死掉的魚身上都會泛一層白色絲狀的黏稠物,像山粉圓一樣。
最後我媽決定停止了,水放掉的魚缸到現在都還擺在那裡,雖然比以前冷清了些,但是再也沒有更多的魚死掉了。
星期二, 3月 29, 2011
星期二, 3月 08, 2011
星期二, 1月 25, 2011
別只讓媒體代替我們思考
新聞報導說有人發現遠古以前的小叮噹漫畫情節中出現一台長得跟NDS十分相像的掌上電玩,記者揣測是否漫畫家的天馬行空想像,真能預知未來事物?
我邊看新聞,第一個想法是可能NDS的設計者當年也看了那一篇漫畫,提供多年以後的設計靈感。不過記者對這種前因後果甚為合理也不難想到的推測一字不提,只在預言未來這種自作趣味上打轉,不知居心為何?
訂閱:
文章 (Atom)